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课件 (2份打包).zip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课件 (2份打包).zip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教学设计 (2份打包).zip
1教学目标 评论(0)
(1)以植物为例,说明一种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改变了其他要素的性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理解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强调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统一的演化过程。
2学情分析 评论(0)
教会学生学会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重点难点 评论(0)
教学重点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生活 评论(0)
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活动2【讲授】新课 评论(0)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1.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
2.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有哪些?
3.描述一下你所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的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4.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5.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
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活动3【讲授】总结 评论(0)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