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说课稿1(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约1910+590字。
中国的气候(说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选自《区域地理一轮复习》。本节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复习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从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以及我国的温度带,为下一个课时进一步分析影响气候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降水的影响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气温图,总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②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对比读图法,比较冬夏南北气温的差异及成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比掌握地理事物分布和变化的规律及原因分析,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温度带划分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二、说学情
1、学生心理特点:高二年级学生除了以学习兴趣为主,还更多关注如何系统掌握课本知识,进行知识迁移,达到解答各类题型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
2、学生能力基础:学生在高一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一定的地理图表,但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比较欠缺,故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通过等温线图的判读,掌握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
三、学教法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如下:
读图分析法:读图方法的掌握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读图分析的方
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
高二的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复习是在学生在初中的基础知识之上,结合高一自然地理的原理和规律,进一步的从原理上对我国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 所以读懂等温线图非常关键.
所以本节课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复杂多样;二、季风气候显著。三、多特殊天气;四、多旱涝灾害。
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利用一些高考题,提前让学生感受高考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呈现。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用等温线图的复习,和对影响气候的要素进行复习引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
不足之处: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