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高二地理必修三(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3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6/9 0:23: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每日一题:高二地理必修三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10月1-15日).doc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10月16-31日).doc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11月1-15日).doc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1月1-15日).doc
  露天煤矿的开采给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据此回答1—2题。
  1.在开采煤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 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
  2.关于山西省能源基地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的理想组合是
  A.农业经营—复垦—采矿—回填—筑坝B.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
  C.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筑坝D.筑坝—采矿—复垦—农业经营—回填
  【解题必备】    山西能源基地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1)必要性:
  ①开采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
  ②综合利用过程中污染环境。
  (2)方法和手段: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水平。
  ②调整产业结构。
  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3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
  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
  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
  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
  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
  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
  C.该区地形最突出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
  3.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解题必备】    东北地区的概况
  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3.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4.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5.河流:有结冰期,且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原因是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夏汛。
  下面甲图是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乙图是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政府协调东、西部发展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西部输出了资源,但是得到了资金,有利于经济的再发展
  B.东部输出了资金,但是得到了资源,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C.通过东、西部资源与资金的相互流动,加强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D.通过西气东输国家加大了东、西部的税收,有利于投资其他行业
  2.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耗能量就越大
  B.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耗能量就越小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有很大影响
  D.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解题必备】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调配的结果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读下面的简图,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完成1—2题。
  1.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水源           B.资金           C.天然气、电力等能源   D.先进技术
  2.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      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
  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              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
  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3—4题。
  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农业区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kg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收获量/kg 1 956 977 2 495 3 150
  平均每人收获量/t 121.7 140.6 6.1 79.2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hm2 145.6 186.6 2.1 37.9
  1.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C.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2.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