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方案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 资源简介:
约3200字。
第四章复习方案
复习目标
1.以我国或世界某一区域为例,了解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布局特点及其农业发展方向。
2.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及各阶段的特点,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知识梳理与巩固
知识点1 区域农业发展
[知识梳理]
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以东北为例)
区位 表现
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气候 气温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强,粮食质量好;②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热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还易遭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降水 ①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有利于作物生长;②降水变率大,容易产生水旱灾害
地形 ①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形多样,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水源 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土壤 ①黑土、黑钙土广布,肥力较高,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②有大面积的沼泽土需要改良和合理开发
工业 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交通 交通发达,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市场 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扩大农产品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口 地广人稀,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提供了条件
二、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以东北为例)
类型 问题 原因 对策
环
境 耕地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 人口剧增,土地利用不合理 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持水土、黑土培肥;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建设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保护区,恢复退化的湿地。②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林地、草地 耕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资源利用失调
沼泽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市场 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
[方法技能]
一般情况下,包括位置、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在内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许多地区农业已由过去产品以自己消费为主,逐步发展到了从事商品性生产,因此,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典例巩固]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土地总面积137亩,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材料二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呈现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
(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2)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北京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及核桃、柿子、板栗、梨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意义。
(4)说明从广东运蔬菜进京可选择的铁路干线。(写出两条即可)
知识点2 城市化和工业化
[知识梳理]
一、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
1.珠江三角洲模式。①珠江三角洲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的特征:政府主导;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的快速市场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联动。②珠江三角洲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以深圳为龙头的区域极化效应和扩展效应,以出口导向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基本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