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6(15份)
- 资源简介:
必修二 人文地理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015-2016学年《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
│2015-2016学年《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ppt
│《可持续发展》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回顾和环境问题》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ppt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2015-2016学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doc
│2015-2016学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ppt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doc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ppt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六章 整合与评价
2015-2016学年《整合与评价》导学案.doc
2015-2016学年《整合与评价》导学案.ppt
《整合与评价》导学案.doc
《整合与评价》导学案.ppt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可持续发展 课程类型 新授
课时 1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2.学会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作为衡量标准,评价人类的行为是否合理。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教学建议 本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准备可持续发展示意图。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在网络上搜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2. 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问老师。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旁白】人类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科学及上述手段和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式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治标不治本的。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正确的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出路,使人地关系走向和谐。那么,究竟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1.思考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和课前预习,结合教材图,认识并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图片。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探讨的兴趣。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2.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吗? PPT展示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环节二 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点拨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拨、评价、答疑、释惑。在此基础上对所探究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 PPT展示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关系。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通过分析清洁生产、生态农业案例,理解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3.通过学习,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理解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① 。
2.严重的② 。
3.深刻的③ 。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1.发展④ 经济。
2.控制人口⑤ ,提高人口⑥ 。
3.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1)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
传统经济:高强度开采资源和能源,大量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资源利用粗放和一次性、物质⑦ 流动。
循环经济:资源输入⑧ 、资源再利用、废弃物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2)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工业⑩ ; 农业。
2. 是实施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必要条件。
1.协调人地关系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增长?
2.我国地大物博,但为什么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你对这种说法是如何认识的?
探究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互动探究] 1.我国人口=前苏联+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31个国家总人口)。以上等式反映出什么问题?
2.从我国的资源总量来看,淡水供应不应超过4.5亿人,能源不应超过11.5亿人,土地资源不应超过10亿人,生态负荷为7亿~10亿人,不论从哪一项看,都已超负荷。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的什么问题?
3.2009年10月,“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包头主东矿年开采铁矿石1000万吨中含稀土50万吨,其中利用10%,浪费10%,其余80%进入尾矿坝。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矿的稀土资源可能在30年内消失。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的哪些问题?
第六章整合与评价
1.掌握环境问题的一般分析步骤。
2.了解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
3.掌握地理关联图的判读方法。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代
(1)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
(2)人类对环境既① 又依赖。
2.农业文明时期
(1)与环境的② 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2)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出现了人地关系科学的萌芽。
3.工业革命以来
(1)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2)人类提出“③ ”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产生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④ ,超过资源⑤ 时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2)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时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超过⑥ 时形成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
(1)聚落:城市表现为⑦ ,乡村表现为⑧ 。
(2)国家:发达国家表现为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⑨ ;发展中国家表现为环境承受着 与 的双重压力。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 的需求,而又不危及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4.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 原则,共同性原则。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特点: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 为核心,以 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 化。
2.工业结构调整推行 。
3.农业结构调整推行 。
1.传统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有何区别?
2.循环经济具有哪三个方面重要的特点和优势?
3.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有哪些要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