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ppt(课件+学案学业分层测评,打包24套)
- 资源简介: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学案学业分层测评)(打包24套)中图版必修3.zip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31.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52.ppt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51.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50.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第1课时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和开发治理过程课件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49.ppt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第1课时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和开发治理过程学案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48.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第1课时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和开发治理过程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47.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第2课时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课件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46.ppt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第2课时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学案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45.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第2课时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44.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课件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43.ppt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案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42.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41.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件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40.ppt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39.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38.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件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37.ppt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36.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35.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课件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34.ppt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33.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32.doc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30.ppt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综合测评中图版必修320170612429.doc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
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重点)
3.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区域可持续发展
阅读教材P34,完成下列问题:
1.内容
2.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3.水土流失
(1)概念: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我国分布: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正误判断: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2)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等。( )
(3)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4)南方低山丘陵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
【提示】 (1)× 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属于环境污染。
(3)√ 水土流失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4)×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教材整理2 水土流失的原因
阅读教材P34~P36,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稀少。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1)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致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
(2)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填空:
(1)黄土高原位于______以西,乌鞘岭以东,________以北,古长城以南。
(2)黄土地貌主要有________、黄土墚、黄土峁三种类型。
(3)黄土高原地势由________倾斜,海拔多在1 000~2 000 m,地面破碎、________、谷坡陡峭。
【提示】 (1)太行山 秦岭
(2)黄土塬
(3)西北向东南 沟谷纵横
教材整理3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
阅读教材P36~P39,完成下列问题:
1.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生物措施:因地制宜,植树种草。
(2)工程措施沟谷:兴建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坡面:修建水平梯田采取保水、保土和改善耕地栽 培措施等
(3)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正误判断:
(1)水土流失使当地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
(2)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 )
(3)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 )
(4)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 )
(5)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
【提示】 (1)√ 水土流失使肥力较高的表层土壤流失,
……
学业分层测评(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活动以及开发历史差异显著,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危害程度也不同,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B.黄土高原是我国地势最为平坦的高原
C.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东,乌鞘岭以西,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D.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面被厚厚的黄土所覆盖
2.下列关于黄土特性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黄土一般呈灰黄色,以粉砂颗粒为主
B.垂直节理发育
C.土质疏松,有层理
D.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
【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在我国的第二阶梯上;内蒙古高原是我国地势最平坦的高原;黄土高原在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面被厚厚的黄土所覆盖。第2题,黄土没有层理,有垂直节理。
【答案】 1.D 2.C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导学号:73360047】
A.甲 B.乙
C.丙 D.丁
4.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
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解析】 第3题,乙地坡度大且无植被覆盖,故乙地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第4题,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而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
【答案】 3.B 4.C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植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5~6题。
降雨量
(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5.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6.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5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同降雨强度下,流失泥沙量由小到大是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故D正确。第6题,从表格
……
章末分层突破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产生原因
②流域开发地理条件
③生产条件
④衰退的原因
⑤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导学号:73360105】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第1题,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是生态脆弱区,在绿洲区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易造成绿洲区水位下降,其他地区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故C项正确。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会造成自然植被生存条件恶化,植被减少,从而导致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第2题,要保持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防风固沙,使其恢复自然植被,故选项D正确。荒漠地区不适合植树造林;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水资源过度使用;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应该合理开采地下水。
【答案】 1.C 2.D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
……
章末综合测评(二) 区域可持续发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下列两幅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甲 乙
1.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是( )
【导学号:73360108】
A.土地的沙漠化 B.水资源缺乏
C.水土流失严重 D.沙尘暴盛行
2.针对该问题采取的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是(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营造速生薪炭林
C.进行炉灶技术革新 D.大力推广沼气建设
【解析】 第1题,甲在黄土高原,乙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共同的问题是水土流失。第2题,推广沼气建设,可以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保护植被,且沼气是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小。
【答案】 1.C 2.D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对黄河流域的开发应贯彻的方针是( )
A.把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
B.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控制经济发展速度
C.结合流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开发
D.水能开发必须是梯级开发
4.黄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海拔高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地势落差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3题,流域的综合开发要以流域的自然背景为基础,因此应结合其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第4题,黄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是因为上游河段水力资源丰富,这与该河段流量大、落差大密切相关。
【答案】 3.C 4.D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导学号:73360109】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解析】 第5题,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了粮食单产。人均耕地面积大,地广人稀,既有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商品率。第6题,东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