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看地球》ppt1(课件+教学案,打包12套)
- 资源简介: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课件教学案)(打包12套)鲁教版必修1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教学案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3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过关检测一从宇宙看地球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5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课件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40.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案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4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件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42.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43.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课件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44.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案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4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案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4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件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47.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小专题大智慧光照图的综合判读教学案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4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小专题大智慧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课件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49.ppt
单元过关检测(一) 从宇宙看地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读图回答1~2题。
1.“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 )
A.有肥沃的土壤
B.有适宜的温度
C.表面比较平坦
D.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解析:1.C 2.B 第1题,“开普勒22b”,与地球相距600光年,其距离大大超过了太阳系的范围,但在银河系的范围之内,因此“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第2题,由图可知“开普勒22b”行星在所属恒星系中的位置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相似,因而应有适宜的温度,位于宜居带。
读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回答3~4题。
纬度 64°N 50°N 40°N 30°N 20°N 0°
可能总辐射
/(W/m2) 139.3 169.9 196.4 216.3 228.2 248.1
有效总辐射
/(W/m2)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可能总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B.云量最多的地区是64°N附近
C.有效总辐射随纬度增加而迅速递减
D.20°N有效总辐射最大是因为太阳高度较大且降水较少
4.下列地区有效总辐射量最大的是( )
A.青藏高原 B.墨累—达令盆地
C.西伯利亚地区 D.刚果盆地
解析:3.D 4.A 第3题,由可能总辐射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递减可以确定,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而不是海陆位置;可能总辐射与有效总辐射之差与该地的云量多少有密切关系,差值越大,说明该地的云量越多,因此云量最多的地区应为赤道;有效总辐射随纬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第4题,根据表中信息并结合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的特点可知,青藏高原有效总辐射量最大。
一架飞机从南半球26°E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 km/h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始终在正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 km/h)。据此回答5~6题。
5.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6.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约为( )
A.极点 B.南纬35°
C.南纬60° D.赤道
解析:5.B 6.C 第5题,飞机与太阳保持静止的条件是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方向相反,即以15°/小时的速度向西飞行。第6题,飞机以837 km/h的速度飞行,相当于该纬度的线速度为837 km/h,约为赤道处线速度的一半,即应为南纬60°。
右图为3月2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旗和影子示意图,其中旗面与影子的夹角为45°。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升旗时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8.此日过后2个月内( )
A.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长
B.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短
C.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慢
D.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快
解析:7.D 8.B 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此时为3月21日,全球各地正东日出,确定旗子的影子朝向为正西,进而确定国旗飘扬的方向为西北,风向为东南。第8题,此日过后两个月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正午的旗杆影子变短;由
……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概念:地球时刻围绕地轴的运动。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3.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
4.自转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大约每小时转动15°。
(2)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零。
[温馨提示] 地球自转线速度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二、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
(1)成因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照射
(2)昼夜半球:
图中甲、乙两处,甲所在半球为夜半球,乙所在半球为昼半球。
(3)昼夜界线:AB线为晨昏线。
2.昼夜交替
(1)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2)周期: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周期为24小时。
[易错提醒] 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不同,应注意区别。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这一特点决定的,与地球自转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以24 h为周期的昼夜交替才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三、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含义: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2)时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同一经线上的各地
……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一、光照图的类型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时间,观测到的光照图不同。光照图的判断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地球公转轨道图
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
2.公转轨道局部图
结合公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判读。图中阴影为夜半球,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确定为9月23日左右的光照图。
3.地球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的某两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4.极地俯视图
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5.斜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6.矩形投影图
二、常见光照图的判读
1.确定南、北极
在侧视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在俯视图上,逆时针自转则为北极,顺时针自转则为南极。
2.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心点。
3.确定特殊点的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