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选修五教学案(10份)
- 资源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打包10份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海洋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 第四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 第五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
提示:干旱。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
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
(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
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
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
(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
是我国范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
灾害
路径
第三节 中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2014年3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下图)。
2004~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
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思考探究:说出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地区。
提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温带风暴潮主要影响渤海和黄海沿岸。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一、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
1.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2.危害: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二、风暴潮
1.台风风暴潮
(1)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2)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3)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是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2.温带气旋风暴潮
(1)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2)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三、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1.灾害性海浪
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造成翻沉、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
2.海啸
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我国的风暴潮
类型 台风风暴潮(热带风暴潮) 温带气旋风暴潮
活动时间 7~10月,8、9月集中 春季和秋季
影响范围 东南沿海;重灾区为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 北方沿海地区
发生区域 从辽东湾到北部湾的沿海地区
产生原因 人为原因 东部海岸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港口、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盐业、捕捞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是一条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价值的地带
自然原因 地处台风和温带气旋多发区,风力强盛,风暴潮势力强
破坏 破坏沿岸设施;沿岸侵蚀后退作用加剧;沿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海水入侵、倒灌
预防对策 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监测预防系统建设、海岸带综合管理、科学编制防潮规划等;工程措施:海堤建设与维护、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
二、赤潮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危害
定义 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他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第四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
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
思考探究:上述材料记录了我国哪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状况?
提示:蝗虫灾害。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1.蝗虫
(1)特点:群聚群迁;集群庞大;远距离迁飞。
(2)危害:在迁飞过程中,蝗群片刻工夫就会把一大片庄稼吃成光秆,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3)分布:我国历史上蝗灾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4)防治:
化学防治:包括飞机喷药、地面喷药和撒放毒锌等方法。
生物防治:包括牧鸡食蝗和微孢子虫灭蝗等方法。
2.水稻螟虫
(1)特点:是我国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水稻螟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正在扩大,暴发频率增高,危害不断加重,而且有向北方扩散的趋势。
(2)危害:从幼虫起就能钻入稻株的叶鞘和茎秆中,取食营养物质,造成水稻枯鞘、枯心,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3)防治:
①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等。
②生物防治:主要措施是放养水稻螟虫的天敌。
③化学防治:主要措施是喷洒农药。
3.黏虫
(1)危害对象:黏虫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棉花、甜菜、白菜等。
(2)危害:黏虫危害严重时,可将农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3)发生与分布: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四次大规模黏虫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
(4)防治:
①人工杀虫:包括食物诱杀和灯光诱杀等。
②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等。
③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喷洒农药。
4.松毛虫
(1)危害对象:松毛虫是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
(2)特点:危害大,每年松毛虫成灾面积约200万公顷,减少林木产量300万立方米。
(3)危害: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农作物虫害形成的原因
二、我国的蝗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