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23份)
- 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3套)(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91.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7.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11.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15.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20.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24.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28.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32.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36.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40.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45.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47.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49.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53.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57.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63.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67.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71.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75.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79.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83.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95.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87.doc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举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证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证据。
【教学难点】
1.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理解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支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实验器材:大号玻璃器皿2个,2桶沙子,2桶水,2块砖块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
(学生欣赏)视频《沧海桑田》。故事中麻姑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桑田,桑田又变成沧海。成语沧海桑田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那么为什么海洋会变成陆地?陆地又怎么会变成海洋?接下来我们进入实验时间,探寻海陆变迁的奥秘。
实验探因:
分组:一组:陆地变海洋 二组:海洋变陆地
实验器材:1.沙子、砖块1.一桶水3.大号玻璃容器
要求:5分钟时间完成模拟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一
(1)向玻璃容器中填入高低起伏的沙子(模拟海中的陆地)。
(2)在沙子上放一块砖(模拟地壳)。
(3)向玻璃容器中注水刚好没过1/2砖块。
(4)将砖块往下按直到没入水中(模拟地壳下陷)或将高出部分沙子挖走(模拟人类挖陆成海)或继续往玻璃容器内注水直到没过砖块。
一组展示:陆地变成海洋的原因有地壳下陷、人类挖陆成海和海平面的上升。
实验二
(1)向玻璃容器中填入高低起伏的沙子(模拟海中的陆地)。
(2)在沙子上放一块砖(模拟地壳)。
(3)向玻璃容器中注水没过砖块。
(4)将底下沙子堆叠让砖块抬升(模拟地壳抬升)或继续往玻璃容器内添加沙子(模拟人类填海造陆)或将水舀出来(模拟海平面下降)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会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配合学生活动,加深对板块构造理论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1.掌握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
2.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认为陆地是运动的,但是并没涉及海洋,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以勒皮雄为代表的科学家又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一、板块构造学术的基本观点
1.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板书)
提问:(出示板块示意图)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别是?你能结合地图告诉大家吗?
(学生上台指明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提问: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我们中国主要位于哪一板块?
(学生看图举手回答,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记这些板块吗?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准又快。
(教师出示空白图,学生举手抢答)。
转折:这些板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运动着。
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主要分为碰撞挤压和张裂运动。(板书)
大洲和大洋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概况。
4. 知道几个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重点难点】
1. 大洲、大洋的分布和概况。
2. 大洲分界线。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他到了太空,回头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蓝美丽)加加林指着从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那同学们认为自己所居住的星球,是该叫“地球”呢,还是该叫“水球”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所居住的星球是应叫“地球”还是应叫“水球”? 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兴趣
自主学习,
学习新知
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自学,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伴互助,
展示交流 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部分。
1.小组合作,交流答案,解决难题。
2.展示交流自学成果。
3.疑难汇总。 培养学生合作互助意识,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
突破疑点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地球仪分析地球的海陆分布特点。读图对比:“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2、教师在黑板上列表,学生补充概念。:.Com]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检查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的情况。
3、出示课件东西半球图,引导学生了解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并分析以下问题。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
纬度最高的大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根据课件总结大洲面积大小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南、北美洲分界线,亚洲、北美洲分界线。巡视,适时点拨。
5、课件出示东西半球图,引导学生了解四大洋,知道四大洋的面积顺序:太、大、印、北,并分析以下问题。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洋?
纬度最高的大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课本上“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思考并灵活运用。
分析地图掌握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并根据课件空白图,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快速说出大洲的名称。
根据地图找出洲界。
分析地图掌握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概念理解、运用。
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掌握重要的洲界。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