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19份)
- 资源简介: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打包 Word版含解析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一章 行星地球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选修六 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选修三 旅游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教师用书: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Word版含解析.doc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纲点击: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材回顾
1.农业区位
(1)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实质: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关联示意图
(1)自然因素可能是有利因素也可能是制约因素
①因A气候不同,低纬地区农业为一年三熟,而高纬地区农业则为一年一熟。
②东北平原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首要优势因素是D土壤,其次是C地形,但不利因素是B热量。
(2)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农业发展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随着F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农产品的销售地域空间扩大。
②受G市场需求的影响,城市周围的农业结构和类型随之改变。
(3)科学技术因素是改善不利自然条件的保障
①改造过程Ⅰ主要发生在低山丘陵区。
②改造过程Ⅱ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2)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师生共研要点)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具体总结如下:
(1)气候因素
第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考纲点击: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资源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
教材回顾
1.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
①类型: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②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要点一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名师点拨要点)
考纲点击: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展过程。
(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要点一 主要的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干旱和寒潮。对比如下:
类型 分布 成因 影响
热带气旋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广阔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 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陆地生产、生活损失,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干旱 渐发性、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的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 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水上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减少;饮水困难;引起饥荒、难民潮等社会问题;火灾;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
寒潮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 气温骤降、大风、雨雪、霜冻、暴风雪、沙尘暴等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