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90字。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案
[本章学习目标]
1.学习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和实施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3.明确环境管理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
4.了解实行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5.理解个人行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时建议]
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1课时。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以及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案例认识实行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案例和活动明确环境管理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及环境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手段
难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说明: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2.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
案例①
探究活动:
1、三个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个农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
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应如何解决?
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
通过材料的阅读及探究活动能够了解到:
①由于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物,势必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
②从案例中给出的具体计算数值可以看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
③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环境管理在环境保护、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