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60字。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湿地的概念、特点
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难点:湿地减少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湿地和森林、草地一样都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一、湿地
1、定义:
(1)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
(2)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湿地定义的?
点拨:对湿地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湿地的价值:
(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
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经济价值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3)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提问:狭义的理解湿地概念,对湿地价值的发挥带来什么影响?
点拨:狭义的湿地只强调出沼泽、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忽略了水体部分。将湿地区域限定为一个相对的狭窄地区,大大减弱其在环境应发挥的巨大价值。
读下列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湿地的生态意义认识的变化。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以沼泽为主的湿地分布区。本区的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生产为主。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加大了对边疆开发和建设的力度,三江平原先后出现过三次开荒高潮。第一次开荒高潮始于1956年至1960年新建和扩建了32个国营农场,共开荒48.85万公顷;第二次开荒期为1970~1972年,各农场共开荒30.39万公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国家对垦区实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