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20字。
《海水运动》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洋流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及它们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用综合分析的观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和各洋流名称。潮汐及洋流的成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版图、多媒体教室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 海水运动形式
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一)波浪风浪:风力作用形成;是波浪中最常见的一种。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二)潮汐
1、定义: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运动规律:
一天中通常海水两次涨落
一月中大潮:初一(朔)和十五(望)
小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教材72页图3.7)
提问: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谁大?
答: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大。因此一天中海水两次涨落也是由月球与观测者的相对位置确定的(月中天、月落、下中天、月出)
民间谚语“初一、十五涨大潮,二十二、二十三,到处见海滩。”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初一、十五月球、太阳的引力相叠加,形成了大潮;而二十二、二十三(初七、初八)月球、太阳的引力相抵消,形成的是小潮。
3、 意义:潮水能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发生迁移。因此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等需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
4、 事例分析——钱塘潮(教材72页图3.8)
地形上: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
气候上: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杭州湾沿岸筑有坚固的海堤(当地人称“海塘”),防止潮水淹没田地房屋。
(三)洋流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海流)。
教材73页图3.9可看出洋流规模巨大,但由表层越往深处流速减小。
二、洋流的形成
1、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
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
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其主要动力为大气运动和近地面的风带;
例如右边世界洋流模式图中图中南、北赤
道暖流(信风为动力)、西风漂流(西风为动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