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形态》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410字。
2.1 海底形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等海底地形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
2.会阅读海底地形图、绘制海底地形剖面示意简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海底地形图,认识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通过观察海底地形模型、阅读或绘制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认识各类海底地形的形态特征。
2.通过观看多媒体动画、阅读海底火山图片等,理解海底火山和平顶山的形成原因。
3.通过阅读西太平洋的岛弧和海沟图,了解岛弧和海沟相伴而生的分布规律。通过阅读海沟剖面示意图,进一步认识海沟的形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欣赏海底形态和结构的自然美,产生热爱海洋的情感。
2.产生探究海底形态奥秘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 大陆架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岛弧和海沟的形态、特征、成因以及分布
3. 洋中脊的特征
[教学难点]
1. 平顶山的成因
2. 岛弧和海沟的形态、特征、成因以及分布
3. 洋中脊的特征
[教学媒体与教具]
课本插图、海底火山、平顶山、各种海底地形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投影】海底地形图片
【新课导入】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洋底也像陆上一样坎坷不平,也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各种各样的地形。为了与陆上相应的地形相区别,人们在这些术语上都冠上一个“海”字,比如海山、海岭、海脊、海隆、海丘、海盆、海沟、海槽。
【板书】第一节 海底形态
【讲述】各种海底形态各异,就拿海低火山来说,有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之分,形态有尖顶的,也有平顶的。
【阅读】材料“海底火山和平顶山”,以及图2-3海底火山示意和图2-4海底平顶山示意,说明海底火山与平顶山的形成过程。
【探究活动】下面三种火山,哪一种火山最有可能发育为平顶山?为什么?
【点拨】海底平顶山是海底火山受海浪的拍打冲刷而形成的。①海面高出火山很多,海浪的力量达不到,因而无法形成平顶山;②火山汕头高出海面很多,海浪的拍打冲刷无法动摇它,也不会形成平顶山;只有③海面略低于火山,经海浪年深日久的冲刷拍打,削平山头,最后形成顶部平坦的平顶山。
【过渡】海底地形与陆地类似,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等。那么海底地形有哪些类型?分布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本图2-2海底地形示意图和下图说明。
【点拨】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态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盆地和洋中脊等部分组成的。整个海底大体呈水盆状,边缘是浅水的大陆架,中间是深海盆地,洋底有高山深谷和深海平原。
【板书】一、大陆架与大陆坡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18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说明大陆架和大陆坡的位置。
(2)说明大陆架和大陆坡各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在各种海底地形中,大陆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