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教案
- 资源简介:
约3880字。
3.1 海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岸”、“海岸线”、“海岸带”等基本概念。
2.知道海岸的基本类型,掌握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的形成、特点和分布。
3.归纳不同类型海岸的结构特点、形态特征和利用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基岩海岸结构示意”和“砂质海岸的结构”等图片资料分析不同海岸的结构特点,并以此强化阅读分析剖面图的能力。
2.通过简笔画等方式描述珊瑚礁海岸的三种类型的演变过程 (岸礁+堡礁+环礁),演示珊瑚礁海岸的形成过程。
3.通过“海蚀地貌”案例的学习,推测基岩海岸的成因与特点;通过“阳光海滩”等案例的学习,理解砂质海岸的旅游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理解海岸带对于海洋开发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海岸景观图片和案例短文,体会我国海岸类型的多样性,感受它们的美丽和神奇。
3.通过“大堡礁”、“奇特的红树林”等案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四类海岸的物质组成、形成原因、特点和分布
2. 海岸带对于沿海国的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四类海岸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教学媒体与教具]
各类海岸及海岸地貌图片、课本插图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投影】不同类型的海岸
【新课导入】你见过以上海岸吗?你知道这些海岸分布在哪里吗?
【板书】第一节 海岸
【读图思考】仔细阅读图3-1和图3-4,说明海岸和海岸带有何不同。
【点拨】“海岸”主要指海岸带中海水平面以上的部分。“海岸带”是海陆相互接触并相互作用的地带,是潮间带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海、陆过渡带, 既包括海的部分,也包括陆的部分。
【讲述】海岸是海洋的波浪、潮汐、海流、生物因素和陆上的基岩、河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根据成因,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等类型。
【板书】一、海岸的类型
(一) 基岩海岸
【阅读提问】阅读课本P28~P29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基岩海岸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是怎样形成的?
(2) 观察图3-2、3-3,说明基岩海岸有何特点?
(3) 基岩海岸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
(4) 我国基岩海岸主要分布在哪里?
(5) 说明基岩海岸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向
【点拨】(1)物质组成与形成原因:基岩海岸简称岩岸,由岩石组成。基岩海岸是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并直接与海面相交,经海水和波浪的作用形成的海岸。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