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检测试卷(21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图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检测(21份,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 本章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3.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3.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3.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4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 本章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3 本章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3.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3.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本章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4 Word版含解析.doc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北京时间2006年8月24日21时20分,捷克首都布拉格(50°5′N,14°25′E)天空晴朗,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在此通过了有关行星定义的新决议。按照行星的新定义,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这使得困扰天文界多年的太阳系中行星个数这一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即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决议通过时,布拉格为( )
A.黎明前后 B.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
C.黄昏时分 D.一日最高气温过后不久
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靠近地球的是( )
A.金星和火星 B.水星和金星
C.火星和木星 D.木星和土星
3.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为矮行星,是由于( )
A.距离太阳太远,形状为非球体
B.已演化为小行星带内的小天体
C.其轨道与海王星轨道相交,且质量、体积小
D.距离地球太远,无气体表层,且温度低
解析: 第1题,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吸收地面热量有个过程,故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北京时间8月24日21时20分时,布拉格时间是14时20分。第2题,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答案为A。第3题,行星指的是围绕恒星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冥王星轨道和海王星轨道相交,其质量、体积小,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属于矮行星。
答案: 1.D 2.A 3.C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5.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解析: 根据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由甲到乙期间太阳由南半球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从图中可以判断地球在甲位置时,处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为冬季,黄河流域为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潘帕斯草原一片葱绿(南半球为夏季),因三峡水库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水质较清。
答案: 4.B 5.C
6.产生昼夜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C.地球公转存在着黄赤交角
D.地球的球体形状
解析: 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由于地球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不断变化,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的球体形状,使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不同,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是地球上产生五带的原因。
答案: B
2008年10月20日,中国第二十五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赴南极,此次考察的重点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现已于2009年2月2日完成建站任务。据此完成7~8题。
7.从科学考察角度看,南极地区有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最高点,在这四个最有地理科学价值的点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极点(南纬90°) B.最高点(约南纬80°)
C.冰点(约南纬78°) D.磁点(约南纬65°)
8.到南极考察时,南极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极夜 D.极昼
解析: 第7题,磁点位于南极圈之外,因此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第8题,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极点发生了极昼现象。
答案: 7.D 8.D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宇宙及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就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的一个无边无际的广阔空间
B.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天体,因此地球上的大气、岩石等都是天体
C.所有的天体都是以固体球的形式存在
D.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又是运动的
解析: 本题考查宇宙的特点及天体的定义。
宇宙有两大特征,即物质性和运动性,故D项正确。A项只强调了宇宙的空间范围,而忽视了宇宙的时间含义;地球上的大气、岩石等虽然也是物质,但它们从属于地球这一天体;天体有固体,也有液体,甚至还有气体,形状也不只是球形。
答案: D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共有几级天体系统( )
A.3 B.4
C.5 D.6
3.地球是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宇宙
解析: 此类题是考查地理事物的等级、层次关系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等级层次关系以及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图中共有五个天体系统,但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在地月系中,地球不仅处于中心位置,而且在这个天体系统中地球拥有整个系统中的大部分质量。
答案: 2.B 3.A
4.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罕见的日全食奇观,而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现象。当北京的人们看到右图所示现象时,能正确表示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
5.日全食最壮观的景象如右图所示,图中可见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 )
A.南方地区的降水增多
B.北方地区的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流星现象多发
解析: 第4题,当月球绕地球运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日、月、地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就会发生日食。第5题,图中可见的太阳大气层为色球层,色球层中的太阳活动现象主要是耀斑和日珥,耀斑和日珥增多时,会以射电爆发(太阳的电磁辐射急剧增加)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一旦到达地球,就会产生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
答案: 4.B 5.C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6~7题。
6.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7.儿歌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⑥可见宇宙 ⑦宇宙 ⑧星系
A.①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⑦⑧ D.①③⑤⑦⑧
解析: 第6题,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第7题,儿歌中的天体按级别高低依次属于宇宙、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答案: 6.A 7.A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间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物质中,属于天体的有( )
①太阳、月球、北斗七星 ②恒星、行星、卫星、彗星 ③火车、轮船、巨大岩石 ④待发射火箭、待发射宇宙飞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右图中若S表示太阳,则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有( )
A.四级 B.三级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填空题
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图。完成1~2题。
1.太阳辐射分为三部分,其中A、B、C分别代表( )
A.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 B.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C.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 D.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
2.下列有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途径是太阳活动 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具有正负两面性 ③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气温高低变化的根本性因素 ④太阳活动与大气降水变化的周期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0.4~0.76微米;紫外线的波长小于0.4微米,而红外线的波长大于0.76微米。第2题,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途径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正负两面性。太阳活动与大气降水的变化周期,不同纬度地区不尽相同。
答案: 1.B 2.B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3~5题。
3.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图中①、②、③、④地区中,地质历史时期积累生物固定的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有关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B.利用太阳能发电是西藏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C.利用太阳能发电,连续性好,投资少,收益大
D.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解析: 第3题,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透明度较好,日照时间长,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第4题,煤、石油实际是地质史上生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来的,华北地区煤、石油资源丰富。第5题,世界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利用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大,且投资大,效率低,占地广,储能难。目前,太阳能发电技术还没圆满解决,在西藏地区不是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答案: 3.D 4.A 5.D
我国古书曾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6~8题。
6.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
A.耀斑 B.X射线
C.紫外线 D.黑子
7.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
8.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黑子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黑子区域释放出大量的水汽
D.黑子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解析: 解此题的关键是抓准关键词语:“黑气”“居日中央”。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黑子不黑”,只是它的温度比周围要低,所以显得暗一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