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考卷(21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湘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考卷(21份,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2地球表面的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3.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3.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4水循环和洋流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测试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测试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测试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测试 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测试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测试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测试 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3.1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3.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4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A卷 课内练习
时间:15分钟 满分:40分
一、选择题(共24分)
1.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大理岩、板岩 D.花岗岩、砂岩
答案:C
解析:从成因上看,岩石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可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典型的变质岩有页岩变质后形成的板岩,石灰岩变成的大理岩等。
2.有关岩石的正确说法是( )
A.岩石是地壳中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B.大理岩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的
C.岩石是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D.岩石仅存在于地壳中
答案:C
解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的,岩石存在于岩石圈中。
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灰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 ②石灰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③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 ④石灰岩是矿产,大理岩不是矿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也属于矿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大理岩
B.岩浆侵入地壳产生的高压,使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C.长石、方解石组成了大理岩
D.在石灰岩中能够找到化石
答案:D
解析:石灰岩为沉积岩,在该岩石中能够找到化石;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它是由方解石组成的岩石。
5.下列岩石中,与图示岩石类型无关的是( )
A.花岗岩 B.砂岩
C.煤 D.板岩
答案:A
解析:图中岩石有沉积岩和变质岩,而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6.下列岩石中,含有化石并具有明显成层现象的是( )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答案:A
解析:沉积岩具有明显成层现象,并含有化石。
7.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直接转化为沉积岩的是( )
A.沉积物 B.变质岩
C.岩浆岩 D.岩浆
答案:D
解析: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由岩浆岩、变质岩以及沉积物经外力作用形成。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中b类岩石中含有化石。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a、b、c、d最可能代表岩浆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可知,c只能形成a,故c为岩浆,a为岩浆岩。
9.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图中①为岩浆活动,②为外力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
第二节 地球表面的形态
A卷 课内练习
时间:15分钟 满分:40分
一、选择题(共24分)
当地时间2016年1月27日日本中部的御岳山突然喷发。据此回答1~2题。
1.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中的( )
A.地壳水平运动 B.地壳垂直运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答案:C
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
2.日本御岳火山喷发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
C.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
答案:D
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3.下列地形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①安第斯山 ②青藏高原 ③黄土高原 ④珠江三角洲 ⑤东非大裂谷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③④分别是由风力沉积、流水堆积等作用形成的。
读东、西半球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甲板块为( )
A.美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5.丙、丁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形成( )
A.安第斯山 B.阿尔卑斯山
C.喜马拉雅山 D.科迪勒拉山
答案:4.D 5.C
解析:六大板块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识记,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板块分别是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巨大的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6~7题。
6.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第一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A卷 课内练习
时间:15分钟 满分:40分
一、选择题(共24分)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2题。
1.表示平流层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知,序号①表示对流层、②表示平流层、③和④表示高层大气。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主要发生在(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答案:A
解析: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中的水汽和颗粒较大的尘埃,而水汽和尘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也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对应图中①层。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大气对可见光吸收较少
D.大气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
答案:D
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辐射,二氧化碳、水汽等强烈吸收红外辐射,除一部分的可见光被阻挡、反射、吸收外,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能够穿过大气层,直接到达地面。
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热力作用的发生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时,少量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近地面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5.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
①离太阳近 ②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④ B.④⑤
C.②③ D.②⑤
答案:B
解析: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体相同,因此太阳高度大体相同。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6.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