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ppt8(课件+教学案,打包9套)
- 资源简介: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教学案)(打包9套)鲁教版必修3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过关检测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鲁教版必修32018011634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2018011633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件鲁教版必修320180116334.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2018011633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件鲁教版必修320180116336.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2018011633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课件鲁教版必修320180116338.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小专题大智慧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2018011633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小专题大智慧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课件鲁教版必修320180116340.ppt
单元过关检测(一)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北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据此回答1~2题。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2.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解析:1.A 2.B 第1题,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第2题,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但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右图表示某区域地理事物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这里不可能接近( )
A.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B.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4.明长城比秦长城的位置偏南,原因可能是( )
A.河流迁徙 B.寒潮影响
C.生产方式变化 D.环境意识提高
解析:3.D 4.C 图中地理事物为古长城,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古长城是我国农业区与游牧区的界线,明长城比秦长城位置偏南,只可能是随着人们生产方式变化的结果。
读下表,完成5~7题。
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表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年份 1991 2000 1991 2000 1991 2000 1991 2000
种植业/% 59.73 51.9 66.4 57.5 65.96 62.9 63.13 55.6
林业/% 4.2 3.5 4.89 3.9 4.64 4.1 4.51 3.8
牧业/% 26.28 27.0 25.52 32.7 28.34 31.2 26.43 29.7
渔业/% 9.79 17.6 3.2 5.9 1.05 1.8 5.93 10.9
5.表中三个地带,农业构成差异最大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 )
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
7.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一、初期阶段
1.特点
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2.人地关系
(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
(2)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二、成长阶段
1.特点
(1)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
(2)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
(3)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 到面的发展局面。
(4)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2.人地关系
明显的不协调。
3.主要问题
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
[温馨提示]
运用框图分析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三、转型阶段
1.特点
(1)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
(2)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3)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
(4)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2.人地关系
人地矛盾加剧。
3.主要问题
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4.发展需求
调整区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
四、再生阶段
1.特点
“对症下药”,以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2.措施
(1)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
(2)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3.人地关系
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温馨提示]
判断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应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教材P19活动]
美国20世纪70~80年代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五大湖沿岸地带向广大的西部和南部迁移。其主要原因是五大湖地区工业发展使该区环境污染加重
……
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
一、区域差异的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应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比较为“入口”,以分析人文地
理要素差异比较为“出口”,具体比较要素见下表:
1.自然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
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气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 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水文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2.人文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技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交通、通讯 交通、通讯的通达度与速度
政策 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 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二、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