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试题(打包21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打包21套)鲁教版必修1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一地球的宇宙环境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7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八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5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5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5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5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九大气的运动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5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5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5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5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八自然资源与人类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6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水圈和水循环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6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自然灾害与人类__以洪灾为例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6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_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6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学会应用地形图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6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5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分析判断气候类型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6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6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6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常见的天气系统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6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7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辨别地理方向鲁教版必修120180116471.doc
课时跟踪检测(一)从宇宙看地球
2015年7月18日晚,我国各地观看到双星伴月的有趣天象。弯弯的娥眉月与金星和木星近在咫尺,交相辉映,十分引人注目。读图回答1~2题。
1.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为( )
A.恒星和卫星 B.行星和卫星
C.恒星和行星 D.小行星和卫星
2.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
A.金星 B.木星
C.月球 D.太阳
解析:1.B 2.C 第1题,金星和木星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第2题,木星和金星围绕太阳运转,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因此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3.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解析:选C 太阳系的半径约1.5~2.0光年,“水世界”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超出了太阳系的范围。银河系短半径超出2.5万亿光年,所以“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C对。
4.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辐射
C.重力能 D.万有引力
解析:选B 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B对。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岩浆活动、地热等,A错。重力能对水循环的径流有影响,对大气运动影响小,C错。与万有引力关系不大,D错。
5.日食是一种相当壮丽的自然景象,2015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在3月20日发生,众多游客特地到全食带去观赏日全食的景象。日全食时,能看见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活动是( )
A.日冕层、耀斑 B.光球层、黑子
C.色球层、黑子 D.日冕层、太阳风
解析:选D 我们平时肉眼能观测到的是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日全食时,光球层与色球层被挡住,能看见的太阳大气层是日冕层,相应的活动是太阳风,D对。
6.下面有关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与水星、金星同属于类地行星 ②与金星、水星的自转方向一致 ③都有生命物质存在 ④运动特征为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 金星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反。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是地球的特殊性。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A.银河系、太阳系 B.太阳系、地月系
C.银河系、地月系 D.太阳系、河外星系
8.图中A属于( )
A.恒星 B.星云
……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读下面漫画,完成1~2题。
1.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特点是( )
A.监测范围广 B.时效性强,精度高
C.连续性强 D.准确定位
2.就航天遥感而言,其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
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 B.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
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
解析:1.A 2.C 第1题,由图中“我一次就可以把半个地球拍摄进去”,可知航天遥感的特点是监测范围广。第2题,获取资料的速度、周期与探测范围关系较小,但探测范围越大,对分辨率的影响越大。
3.人们通过对遥感信息进行判读,利用的是( )
A.地物的外形轮廓特点
B.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特点
C.地物分布的位置特点
D.地物本身的质量和密度特点
解析:选B 不同地物、同一地物的不同状况,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是遥感影像能够被判读的基础。
4.遥感技术在环境灾害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
①旱情 ②水灾 ③滑坡 ④地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 利用遥感可以监测旱涝灾害和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
5.对长江流域洪灾进行监测的理想技术手段是( )
A.应用遥感技术 B.人工监测
C.水上快艇监测 D.航空目测
解析:选A 遥感技术应用于灾情监测,有助于防灾减灾。干旱、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的监测都可以应用遥感技术。对于长江这样的大区域进行灾情监测,最理想的途径就是应用遥感技术,因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而准确的资料,这是其他手段不能做到的。
6.关于遥感影像判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文要素(如湖泊、河流等)为深蓝色或者蓝黑色 ②人工建筑(如城市、村庄、道路等)呈现红色或者浅蓝色,植被呈现绿色 ③直接解译标志包括遥感影像上的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型等 ④自然事物(如湖泊)的边界多为圆滑的,人工建筑、工程的边界往往棱角明显 ⑤湖泊、城市为点状,道路、河流多是线状,村庄为不规则的面状或星状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选A 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水文要素(如湖泊、河流等)为深蓝色或者蓝黑色,人工建筑(如城市、村庄、道路等)呈现灰白色或者浅蓝色,植被呈现红色。自然事物(如湖泊)的边界多为圆滑的,人工建筑、工程的边界往往棱角明显;湖泊、城市为面状,道路、河流多是线状,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道路的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而河流的宽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道路相对比较顺直,
……
课时跟踪检测(八) 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
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汽和杂质集中在低层大气。
读下图,完成2~3题。
2.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 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 ℃~-60 ℃
3.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解析:2.D 3.C 第2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层次温度变化不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由对流层的高度可知其温度变化为20 ℃~-60 ℃。第3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中纬度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逆温现象。
4.太阳辐射在经过厚厚的大气层时,会出现( )
A.大部分能够被吸收或反射,使大气增温
B.太阳把热量传递给大气的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C.太阳高度角越大,路程越短,大气吸收或反射越少
D.被大气吸收或反射的多少与纬度有关,与太阳高度角无关
解析:选C 当太阳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时,大气削弱得很少,大部分太阳光能到达地面,地面通过地面辐射再把能量传给大气,所以大气增温的主要方式是地面辐射。地面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拔。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程越短,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越少;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5.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解析:选D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6.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晴天会使①②都增加
B.森林的大量砍伐,可能会使②减少,④减弱
C.阴天会导致①减少,④增加
D.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③增加
解析:选D 晴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差,会使①②都减小,A错。森林的大量砍伐,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能会使②增加,④增强,B错。阴天会导致①增加,④增强,C错。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减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