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学科技能培养学案(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4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20 7:05: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学科技能培养学案(打包5套)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学科技能培养技能一区域图示判读与定位学案20181030184.doc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学科技能培养技能二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20181030192.doc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学科技能培养技能三常考地理坐标统计图的判读学案20181030190.doc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学科技能培养技能四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学案20181030188.doc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学科技能培养技能五解题能力培养学案20181030186.doc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
  类型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典例1】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800米
  (2)若在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数值判断,等高距是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山峰,海拔为700~800米,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故该地相对高度为600~800米,所以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800米。选D。第(2)题,在山区修路,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若在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方案3,其穿越的等高线条数最少,坡度最小。选C。
  答案 (1)D (2)C
  [方法总结]
  1.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
  (1)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部位
  (2)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类型
  2.根据等高线判断河流特征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气候要素的分布与变化
  (1)根据地形海拔高度判断
  (2)根据地形坡向判断
  4.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剖面图
  (1)四点——起点、止点、最高点、最低点。
  (2)趋势——剖面线所经地区的大致趋势。
  (3)等高线通视原理: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坡,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凹坡不会对视线形成障碍,通视状况良好;凸坡视线常被阻挡,很难通视。如图所示:
  技能三 常考地理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类型一 平面直角坐标图
  考向一 曲线坐标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典例1】 下图为我国天山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状况图,甲、乙两地水平直线距离约为220千米。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年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坡山麓地带,降水量不到600 mm
  B.山顶地区7月均温在0℃以下
  C.冬季南坡的温度总是比北坡高
  D.山顶的海拔不到4 000米
  (2)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海拔 
  C.大气环流 D.山地坡向
  解析 第(1)题,析图可知,该图中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坡山腰地带,年降水量在600 mm以上;山顶7月均温在一5℃左右;由于逆温的影响,该山1月气温最高的地区出现在北坡海拔1 900米左右;读图可知,该山山顶的海拔在
  4 500米左右。选B。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月、7月均温相差不大,降水量差异较明显。甲地年降水量在50毫米左右,乙地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从图中看甲、乙两地海拔大致相同,其水平距离相差220千米,说明其纬度只相差2°,因此纬度、大气环流对两地降水差异影响较小,造成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山地坡向。甲地位于天山南坡,地形闭塞,受海洋影响很小,降水少;乙地位于天山北坡,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可以到达这里,受海洋影响相对较大,降水较多。选D。
  答案 (1)B (2)D
  [方法总结]
  坐标图的判读步骤如下
  步骤 说明
  读图名、看图示 通过图名了解坐标图反映的内容,通过看图示确定坐标图是二维(平面直角)、三维还是多维,是柱状图还是曲线图
  读坐标轴、图例 通过坐标轴、图例正确判断并理解坐标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思考坐标图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多个坐标轴的时候,注意各坐标轴刻度值的差异,防止读数据时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对多幅坐标图进行比较时,注意各图中表示同一地理要素坐标轴的单位差异,不能简单地依据高矮或长短判断数值的大小;明确坐标轴表示的是绝对数量,还是构成比例
  读数据 一要读准大小,关注起点、终点、转折点、峰值;二要注意数据变化趋势
  分析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准确把握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思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用文字概括联系和规律,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技能四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类型一 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水循环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典例1】 (2016•课标全国Ⅲ,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第(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遭破坏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雨季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增大。选B。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该山地的坡面径流减少。选C。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下渗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选D。
  答案 (1)B (2)C (3)D
  [方法总结]
  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如下: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