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ppt
- 资源简介:
共37张。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配套课时训练约4810字。
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2010年山东莱芜质检)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判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解析:第1题,修建水库一方面可导致土壤水增多(Ⅰ),给植物生长提供更多的水分,从而使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Ⅲ),水库周围降水增多。第2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的面积有不断缩小的趋势。
答案:1.C 2.D
(2010年江苏扬州期末)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4.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解析:第3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4题,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易分解,形成贫瘠的红壤。
答案:3.A 4.C
风化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大类,其中生物在物理和化学风化中起到主要作用。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逐步减弱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解析:选B。根据图可以判断由①到②,生物数量增加,所以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不断加强;由②到③,湿度条件不变,而温度不断降低,所以其化学风化作用不断降低;由③到④,温度条件不变,而湿度不断减小,所以其化学风化作用在不断减弱;同理可判断由④到①的化学风化作用不断加强。
6.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应该找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作用最强的地方,所以该题选B。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湿热地区发育了有机质含量较低的酸性土壤
B.气候干旱地区发育了有机质含量很低的碱性土壤
C.火山爆发喷出的尘埃在大气中滞留会削弱太阳辐射和降低当地气温
D.生态系统的变化不会影响地貌变化
答案:D
读下图,完成8~9题。
8.图中方框分别表示:①大气温度变化幅度减小 ②降水增加 ③空气湿度增大 ④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图中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