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课件+学案+检测练习)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案+课件+学案+检测练习(第1课时,吴春燕) (4份打包)
│ 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第1课时,吴春燕).doc
│ 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检测练习(第1课时,吴春燕).doc
│ 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第1课时,吴春燕).doc
│ 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第1课时,吴春燕).ppt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案+课件+学案+检测练习(第2课时,吴春燕) (4份打包)
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第2课时,吴春燕).doc
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检测练习(第2课时,吴春燕).doc
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第2课时,吴春燕).doc
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第2课时,吴春燕).ppt
【设计思路】
岩石圈是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研究岩石圈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有助于让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这也正是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纲举目张的能力。
第一课时:圈层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
【课前检测】
单项选择题
图1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1. 位于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岩熔物质顺山坡流下。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张家界的南天一柱是阿凡达电影中哈利路亚山的原型,该地貌是以砂岩为原料“雕刻”而成的(图2)。图3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岩浆及各类岩石)。读图完成2-3题。
2. 构成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貌的岩石属于乙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3. “雕刻”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乙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4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图5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 甲图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乙图中的
第二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二是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第二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前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图5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与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
2.甲处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A.褶皱弯曲 B.外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断裂下陷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完成3-4题。
3.是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