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ppt1(1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课件+学案+检测练习)
├─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教案+课件+学案+检测练习(第1课时:大气运动,栾福喆) (4份打包)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第一课时,栾福喆).doc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导学案(第一课时,栾福喆).doc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检测练习(第一课时,栾福喆).doc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件(第一课时,栾福喆).ppt
├─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教案+课件+学案+检测练习(第2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栾福喆) (4份打包)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第二课时,栾福喆).doc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导学案(第二课时,栾福喆).doc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检测练习(第二课时,栾福喆).doc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件(第二课时,栾福喆).ppt
└─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教案+课件+学案+检测练习(第3课时:天气系统,栾福喆) (4份打包)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第三课时,栾福喆).doc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导学案(第三课时,栾福喆).doc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检测练习(第三课时,栾福喆).doc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件(第三课时,栾福喆).ppt第一课时:大气运动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大气运动”。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气受热过程;二是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三是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绘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3.绘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掌握典型实例,如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的形成过程。
第一课时:大气运动
【学习目标】
1、能独立绘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2、能独立绘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理解地面的受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3、能够利用海洋和陆地比热容的不同,分析海洋和陆地白天和夜间,夏季和冬季气温以及气压的差异,进而加深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理解。
【学习策略】
1、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绘制出大气受热过程图和热力环流图。在绘图的过程中,力求做到对每一个步骤给予科学的解释。
2、列举出生活中物体因比热容不同所导致的吸/放热时温度差异的例子,以此
第一课时:大气运动
【课前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图1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是同一地点阴天和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③表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C.a表示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 D.b天气与a天气相比,白天②更强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图1影响明显的是( )
A.①减少 B.②不变
C.③减弱 D.④增强
读图3(①②表示不同高度的等压面),判断3-4题。
3.图中,a、b、c、d四点,气压值最低的是( )
A.a B.b C.c D.d
第二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气压带与风带”。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二是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三是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其框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教学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析其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
【学习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析其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读冬、夏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3、读图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一般规律、结合气候统计资料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4、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够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5、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
第三课时:天气系统
【课前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图1为几种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1.能够缓解长江流域夏季旱情的台风系统是( )
A.① B.③ C.③ D.④
图2表示某时刻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图中数值为海平面气压值(单位:百帕),读图完成2-3题。
2.如果甲锋面是在3月份影响北京,则北京可能出现( )
A.沙尘暴 B.洪涝 C.伏旱 D.梅雨
3.关于A、B、C、D四处的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
A.A处天气晴朗 B.B处为冷气团控制
C.C处降水丰富 D.D处出现连续性降水
图3是某地区水平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后回答4-5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