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40字。
【课题】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以探究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讨论,以实践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起自主学习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及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关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学习,为必修3各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区域研究思维方法的基础,但还需要在后续各章学习中结合更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原理,去加以融会贯通。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具体区域地理知识并不要求同学们背记,而是要求掌握研究这些知识的方法。要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理解“区域”的含义。“区域”在地理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并非要求死记硬背“区域”的概念。因此,教材主要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划分方法和特性。
教材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第一方面,介绍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本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不同的区域为例,比较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其中涉及了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两地的降水的分布规律及产生降水差异的原因?两地河网密度的差异及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三个问题,以此来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的方法。第二方面,介绍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书本主要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以次使学生学会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知识框架: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教学中可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去了解“区域”的含义。地理环境的差异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问题是,虽然有些知识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都曾涉及到过,但由于本地区中考对地理没有要求,学生初中地理的学习状况并不理想,需要适当的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