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920字。
《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地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2.阅读地图并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概括内流区和外流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3.阅读地图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2.教学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地图、运用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了解河流的概况,掌握河流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文学作品导入,贴近学生已有知识
教师:河流和山脉向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来源,作者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述自我的感想。前面学习中我们回顾了一些和山脉有关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些和河流有关的文学作品,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相信大家知道的比我还多,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除了刚才诗句中提到的河流,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重要河流吗?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教师:给学生分发已经准备好的学习任务。根据老师的描述,从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中找到我国重要的河流,在图上画出,并完成表格。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大家学会如何正确阅读河流分布图:河流最初开始的地方是河流的发源地,注入大海的地方称为入海口;河流在流经途中会汇聚很多的小河流,也就是支流;入海(湖)的地方与发源地也就是源头相比,水量较大,表现在地图上也有粗细之分,源头较细,入海口较粗。大家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来认识河流。
描述的内容:
我国和俄罗斯的界河。
新疆最北部的河流。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河流。
横贯我国东西的两条大河,一条像汉字的“几”,黄河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另外一条纬度较低,通航里程最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