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联系》学案1(5份)
- 资源简介: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打包5套)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概述学案湘教版必修3201808272212.doc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3201808272211.doc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南水北调工程学案湘教版必修3201808272213.doc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西电东送工程学案湘教版必修3201808272214.doc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西气东输工程学案湘教版必修3201808272215.doc
产业转移的影响
一、考点突破
1. 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掌握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和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影响。
难点: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一、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项目 产业类型 特点 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发展阶段 低级阶段 劳动密集型 工业生产规模较小 对环境的破坏不大
重化工业阶段 资源密集型 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高科技产业阶段 资金、技术密集型 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又趋于减少
区域产业
发展过程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逐步过渡 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减小
产业地域分布 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
二、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此,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具体如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原主导产业被新主导产业所替代,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设计、营销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的加工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污染向外转移,环境质量改善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导致失业人口增加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的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随堂练习】
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业转移将导致该产业生产成本升高
B. 促进迁入地和迁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
C. 发达区域迁出产业的主体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D. 产业的区位选择完全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
答案:B
思路分析: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区位,最终降低生产成本;产业转移可以促进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发达区域迁出产业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业的区位选择会受到劳动力、原料、市场、科技、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例题1 (潍坊一模)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回答下列各题。
产业转移概述
一、考点突破
1. 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分类;
2. 理解产业转移的目的及作用。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目的及作用。
难点: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作用。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二、产业转移的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三、产业转移的原因及目的
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发生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是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会受到影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四、产业转移的作用
①是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
②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③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
④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⑤逐步缩小区域内部的经济差距。
五、产业转移案例
1. 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1)原因: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会向内地迁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开拓市场,发达地区的企业会向欠发达地区迁移。
(2)影响: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1)原因:大陆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
(2)影响: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1)目的:为了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2)广东边远地区具备产业集聚效应的原因:①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南水北调工程
一、考点突破
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
(1)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
(2)供需矛盾突出:北方需水量大,但水资源缺乏。
调水线路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调出地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附近 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和支流雅砻江及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
调入地 天津及山东烟台、威海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线路走向 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道穿越黄河至天津;另一路向东,经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至烟台、威海 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从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差 较好 最好
现有可利用的配套设施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和三峡水库可利用 差,可利用的设施极少
优点 不用开挖运河,建设成本较低 沿线基本自流引水,运营成本较低;沿线水质较好 水质好,对下游影响较小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逐级提水,耗用大量电能,运营成本较高;工农业发达,河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需时较长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渠道穿越高山,工程艰巨
有利影响 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维持生物多样性
不利影响 水源区径流量减小;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可能引起长江下游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导致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变。东线:影响生物,给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沿线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地下水位升高,加上蒸发强烈,易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中线:需大量移民;对汉江下游水文产生一定的影响。西线:目前处在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问题将逐渐明朗
应对措施 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制定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中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
【随堂练习】
1. 下列有关“南水北调”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把珠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北方地区
B. 工程规模巨大,分东、西两条调水路线
C. 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D. 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
答案:C
思路分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
2. 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②东线工程的工程量小 ③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北方受水地区可扩展到整个华北和西北 ④东线工程抽取长江水的水量最大 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⑤
答案:C
思路分析:东线由于可利用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小,但由于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故需逐级抽水北上,故①错误;东线工程的受水区域只有华北地区,而没有西北地区,③错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地区取水,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少,影响长江河口环境,⑤错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