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40字。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聚落的概念、分类(a)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②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C)
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比较多。
山地和丘陵: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比较少。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c)
地形 密度 布局形态 走向 工程造价
平原 大 网状 顺直 低
山地、丘陵 小 单一线状或带状 较弯曲,多呈“之”字形 高
[拓展提示]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的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青藏铁路的建设,要克服高寒、缺氧、冻土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3.全球气候变化
①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a)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近5000年来,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的温暖期,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3—4度;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1550—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阶段。
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c)
全球气温变化: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全球陆地降水量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了0.5%—1%,热带地区平均每10年增加了0.2%—0.3%,亚热带地区则平均每10年减少了0.3%左右;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20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读图要求(必修IP98图4-21):从“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可得出结论——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有两个时期增幅最大(1910-1945年、1976-2000年)。
读图要求(必修IP98图4-22):从“1900-2000年全球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图,可得出结论——北半球中高纬度、热带地区降水量在上升,亚热带地区降水量在下降。
读图要求(必修IP99图4-23):从“因气候变暖首先可能被淹没的地区”图,可得出结论——平均海平面在上升,太平洋、印度洋岛国及北美、西欧、西非海岸可能部分被淹没。
4.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b)
第一,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第二,加剧了自然灾害。
第三,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使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
第四,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林、牧、渔等部门的影响更显著。如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都会产生一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