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5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5份打包)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2.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3.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4.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5.doc《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导引
节 课标要 求 教材主要内容 学习要点 自我评价
地
球
的
运
动 分
析
地
球
运
动
的
地
理
意
义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征
地球自转与时差
地球公转与季节 2、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重点是掌握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方法,理解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和日期的关
3、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4、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季节的关系
5、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2.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般规律。3.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分析相关的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区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①________(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②________。
(3)周期
名称 长度 参考点
恒星日 ③____________ 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 ④________小时 太阳
(4)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约为⑤ 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⑥ 最大, ⑦ 最小为0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和晨昏线的特点。2.掌握地方时、区时及日期的计算。3.掌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能够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课前准备区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
(1)原因地球是一个既① 、也② 的球体地球不停地③
(2)周期长度:④ 意义:影响人类起居作息,是基本时间单位
2.晨昏线(圈)
(1)概念:⑤____半球与⑥____半球的分界线(圈)。
(2)意义:纬线上昼弧与⑦________的分界线。
3.地方时
(1)成因:地球自西向东⑧________,同一纬度地区⑨________的地点比⑩________的地点时间早。
(2)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⑪ 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⑫ 分钟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应用。2.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划分方法。3.了解五带的划分。
课前准备区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夏半年 各纬度昼长①________夜长 纬度越高,昼②________,夜③________
冬半年 各纬度昼长④________夜长 纬度越高,昼⑤________,夜⑥________
春分日和秋分日 全球昼夜⑦________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⑧________。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⑨____________
冬至日 ⑩______________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⑪________ 极点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梳理归纳】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 轨道为赤道;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 夹角 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位置有
点(1月初)和 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在南极上空看是 时针 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速
角速度 除南北极外,大约为15°/小时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平均角速度为1°/天 在近日点时速度较 ,在远日点时速度较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