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80字。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下)
使用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如下:
(1)学生能够粗略了解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
①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环境能够容纳、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也称为适度人口,它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②人口合理容量理论最初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创造和宣扬的,并且还被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诸种现象,因而有掩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嫌。有许多学者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论实质产生了怀疑。但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人口合理容量有可取之处。尤其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探求人口合理容量和适度增长率无疑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③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2)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提出的意义。
①认识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②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③体会其蕴涵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等方面。
④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产生活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的最后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的感悟和理解,以及对分析人地关系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四部分:“世界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的人口分布”、“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世界以及我国人口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人口数量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此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
3、学生情况分析:
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人口数量的多少所引发的问题以及某地区人口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构思】
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本节教学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