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20字。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洋流”教学设计及分析
【课题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洋流是人类所处海洋环境中的重要组成因素。从自然地理角度,包括洋流的概念、成因、分布,以及对气候、生物的影响等。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洋流通过影响沿岸气候而影响沿岸人民的生活与生产,通过影响海洋生物来影响海洋渔业生产,还能从正反两方面影响海洋航运和海水污染状况。
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方法上,新课程强调运用地图来归纳洋流分布规律,体现了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改理念。
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
(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教材图2-40“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图2-41“全球洋流分布图”,将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材料,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正文部分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 “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的活动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作了较多的简化处理。
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湘教版在这段教材的处理上比较特殊,与其他三个版本教材(人教版、中图版、山东版)不同,没有正文部分,而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法分析】
1、探究式学习法
设计了许多互动式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或合作探究问题,并动手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图导图解法
本节课多次运用世界地图,许多地理知识点需要在世界地图上标明具体位置再进行分析。图导图解教学法既可以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