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50字。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案(鲁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a) 教学重难点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b)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桂林山水甲天下”。
[学生读图]同学们看到的这些自然景观叫什么呢?(喀斯特地貌)
[板书]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教师设问]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学生回答]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教师设问]什么是喀斯特作用?
[学生回答]喀斯特作用是含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一
[学生读图]P71图。
[教师设问]由图A到图B发生什么变化?由图B到图C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师生共同归纳]所以喀斯特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具备哪几个基本条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