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60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三明九中 陈良豪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首先分析课标可以归纳三个面的具体要求:了解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比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由于资源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域间的物质和信息要进行交流,实现互补,因此地域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交通运输和通信都是实现地域联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最主要的方式。它不仅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其次要注意案例的运用,在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时要结合案例来归纳总结。这样才能把知识讲活,理论联系实际。
活动建议: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的理由。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从交通运输为案例来探讨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而没有探讨其他地域联系方式(如商业贸易、通信等),可以适当补充,仅作了解。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和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学生对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根据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而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是本节的重难点。先分析南昆铁路的影响因素,然后让学生完成青藏铁路的影响因素,再通过教师引导其他交通运输布局(如三泉高速、向莆铁路等)的影响因素并做到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强化分析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训练,能够举一反三,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根据货物的类别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2)掌握交通运输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的三大趋势。
(3)了解交通运输网的组成、形式、层次及影响运输网布局的主要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运输方式选择的模拟练习,进一步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2)收集我国铁路提速等有关资料和图片,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3)熟悉自己所在区域的交通运输网,了解其中一些线、点的建设情况,理解影响其建设的主要因素。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客观的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利弊,掌握一分为二评价事物的方法和态度。
(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培养在分析地理事物时具有运动的、发展的眼光。
(3)正确理解交通运输与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对科技促进交通、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刻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教师提问并点评。
多媒体演示:1.演示岩层的受力情况,说明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向斜的轴部因受力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
提问:背斜和向斜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
1.从地表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两方面比较背斜和向斜,其中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2.在对有关地质示意图进行背斜和向斜判断时,不能单看其地表形态,一般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判断:①根据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②通过观察岩层之间的关系,以恢复构造的原来面貌来判断。
多媒体投影:“华山、庐山、泰山”景观图
提问:“华山、庐山、泰山”属于哪种山?
学生阅读教材。
承转过渡。
2.断块山
多媒体投影:断层和断块山的形成过程
教师引导:要求学生从岩体受力、位移方向和地表形态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承转过渡。
除了断块山,还有哪种原因形成的山?
3.火山
多媒体投影:火山的喷发过程
教师点拨:学生应该掌握火山的形成、火山的结构、火山的规模等方面的知识。
设问:如何评价火山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思考后讨论。
教师总结:应该以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火山对人类有利也有弊。
多媒体投影:本课练习
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
B.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是弱小而不普遍
C.“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的方法之一
D.断层构造地带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2.读下图,判断:
A.①处是向斜,②处是背斜,③④处有断层构造
B.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④处反应海陆变迁
C.①处是盆地,②处是山峰,③④处反映地壳的升降运动
D.①②处是火山造成的地形,③④处将形成块状山地
3.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_;地貌名称是____________。
(2)乙地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
(3)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______处为好,其中______处最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4.读下图,图中岩层由A到D,形成时代由新到老,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形态看,M是___________,N是___________;
(2)从地质构造看,M是___________,N是___________,判断根据是___________;
(3)M处地形的成因是___________,N处地形的成因是___________。
5.读“某地地质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分析、思考、发表见解
分析水资源状况引出问题 疑:既然水资源如此重要,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所拥有的水资源是怎样的?
请学生读两张漫画和世界六大洲的水资源图,分析归纳世界水资源状况。
点: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空前激发。在这种矛盾面前,利益的驱使下,如果过度开发利用和污染水资源,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疑:到底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读图、分析数据,归纳作答。
看图、感受、思考
探究问题;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 1.感受奇迹,获得启示。仔细阅读课本P68页的 “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2.探究活动A:仔细“诊断”,为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处方”。
3.探究活动B:集思广益,制定节水行动计划。 看书、思考、发表看法
合作探究
分享、交流、质疑
解决问题:构建本节的知识框架
收敛思维,构建知识框架。
《水资源合理利用》探究活动材料
探究活动A:仔细诊断,为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处方”。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我国年产水量约2.8万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水量是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的第109位。我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起码的生存线,那里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000立方米。
材料三:中国七大水系中日前极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
1.分析归纳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开处方:
各地区有针对性的措施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探究活动B:集思广益,制定节水行动计划。
节 水 行 动
生活用水
工农业用水
其 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