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3616字。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4、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5、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2、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河谷的演变过程。
2、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1、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
2、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
通过师生互动、网络与课堂链接的教学模式和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电脑演示等多种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全面参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及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这是这段内容的重点。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用运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7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一一做了简要介绍。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即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及形成过程。随后还安排了一个“活动”,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特征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从三方面阐述了河流堆积地貌,即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所在的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随后,教材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对分析与聚落分布有关的地理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