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200字。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二学时:地球自转与时差
平谷区北师大附属平谷中学
【课标解读】
根据课标要求会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是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清楚昼夜交替周期并了解晨昏线的概念,会在图上绘制晨昏线并区分晨线和昏线;其次知道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明白时区,区时和北京时间的概念并加以区分,会简单的地方时计算。最后为后边学习的方便,我们准备就地球自转产生的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作了补充介绍。
【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的宇宙知识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化,清楚相关的一些现象,也存在很多疑难问题如昼夜交替为什么产生,各地的地方时是为什么不同等等,但很少作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对这些现象有很大兴趣而且和现实有着紧密地联系,因此这节课充分根据学生最想知道的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在感受着自转运动带来的一些影响,如昼夜交替现象,时差问题等等。本节内容重点介绍了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主要的两方面的影响,并配合了相应的图片(如图1.20昼半球和夜半球,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读图思考和活动等相关内容,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关于地球自转的另外一方面主要影响: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虽然新教材删掉了,但后边的知识与此有紧密联系,所以决定讲授时稍作补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等概念
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
3.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原因和偏移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在不同的光照图中画出晨昏线
2.能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3.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地球自转运动意义的学习,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科学世界观。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具备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昼夜半球区分,晨昏线画法
2.时区、地方时的计算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以及对地理事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晨昏线的画法
2、时间的计算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地球仪、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图、或多媒体教具、板图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
【学时】:一学时
【教学过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