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780字。
大气环境(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生能够说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学生能够分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并且能用这个知识点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2.学生能够画出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性,学生能够增强大气环保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2.通过分析大气的温室效应在农业中的运用,学生能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激发了运用创造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知识能力基础分析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过了宇宙中的地球,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对本堂课的大气环境内容学习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本堂课讲到的对流层,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相关,学生对此有一个初步的感观上的认识。在以上这些的基础上,学生对本堂课一些简单的问题能较好地认识。而对大气受热过程,却是接触不多,并且想象能力不足,学习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因此要作为难点重点讲解,利用动画和图表等内容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大气的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和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本节课在教材中体现的图表比较多,而文字较少,因此在对本堂课的讲解时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图表能力的分析,并且适当补充概括性的文字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课程标准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本条“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要说明对流层的大气受热过程,那么首先就要认识大气的垂直分布。其次要明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了解不同的大气物质对太阳的不同波长的光有其选择性吸的特点。第三,明确什么是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以及大气逆辐射,重点掌握这三者的受热关系,能够学会运用图表分析。这个也是课标中明确要求的。
本条“标准”对大气环境的分层状况、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这些内容并未做明确的要求。但是大气环境分层状况,是学习理解本节大气环境所需要的的知识基础储备,因此要求学生有个初步的掌握,能够达到看图就能说出大气各层的特点等内容;而影响地面辐射这块内容是学习热力环流形成的知识储备,并且对以后海陆分布气温气压、气候带等知识点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能影响地面辐射的这一概况。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和温室效应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二)难点: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