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
- 资源简介:
约5310字。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
[考纲要求]
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举例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4.分析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现象。
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地域分异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体现,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主要考查学生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理解、空间分布等思维能力。有可能与区域开发,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结合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5时,其中测试2课时,讲评1课时
[教法,学法]讲练结合,针对性讲评
[教材参阅]《导与练》第一轮
[随堂练习]《导与练》每课时后练习
[知识讲解]
第1课时: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地域分异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①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②表现:
陆地环境各要表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 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③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这样理解: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合成一个整体,其中一个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所谓内在联系性,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中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影响其它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其它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空间组合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组成部分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特定的空间结构,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第三个特征是动态演变性,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能量、物质的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的自然地理要素都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以致使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永远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
第2课时: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陆地上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自然景观特征)。其原因是:陆地上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不同,分别具有不同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的气候条件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具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① 自然带的主要类型(以北半球为例)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