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表形态的的力量》教案
- 资源简介:
约6410字。
课题:人教课标版全日制高一上册——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构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的力量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1、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分析
1、 在学习方法上,课标要求注重“地理过程”研究,“探讨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和变化机理”。因此在本节中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以及引起地表形态变化内外力作用原理成为教学的重点。
2、 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目的在于联系实际,让学生能运用所学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 在学习的范围上,应以全球的地球为对象,进行宏观层面的综合集层研究,总结出地壳物质循环,以及内外力作用原理。
【教科书分析】
内外力作用和地壳物质循环这部分内容属于高中地理必修1中,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的内容。第四章是属于岩石圈的知识,与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是从属关系,与大气圈 、水圈相关知识是并列关系,与最后一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部分知识是第四章的原理性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基础,同时也与后面的知识构成因果关系。
本节知识包括三部分内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间又构成递进关系,内力作用是外力作用的基础,内部内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也构成因果关系,因此在讲解时要抓住关系的主线。
【学情分析】这堂课面对的是高一上册的学生,对他们的学情分析如下:
知识基础分析:在初一时学生已经对地形、地貌及海陆变迁有了初步认识,知道五大基本地貌。
学习心理分析:高中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容易形成空间表象、空间概念,并善于进行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对于一些空间分布、空间移动、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的知识观念保持得比较持久。因此这对于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的原理和过程这一重难点知识非常有利。
概念、判断、推理能力明显有了提高,并且已具备对复杂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内外力作用知识判断分析地貌成因的教学目标可以达到。
但这一时期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增强思维品质的综合性与深刻性,以更好地适应地理拓展型学习、研究型学习的要求。因此可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中已有清晰描述的地壳物质循环这部分知识来实现这个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内力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并能判断和解释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2、 理解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并能举例说明。
3、 理解外力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并能判断和解释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4、 理解内外力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并能用于具体分析某一地貌形成的原因。
5、 识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并能说出它们形成的原因。
6、 理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能力目标
1、 通过模拟内、外力作用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动态思维的能力。
2、 通过判断和分析某地貌的成因,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辨别地理事物的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内外作用力,培养学生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能力。
4、 通过自学绘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通过理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培养学生地理整体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