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板块运动与地形》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200字。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1课时 地质作用、板块运动与地形 学案
学考要求
主要考点 能力要求 能力层级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了解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主要表现形式 简单应用
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
简单应用
基点概览
一.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地壳运动
(1)水平运动:引起地壳物质水平位移,使地表岩层发生弯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使有些地方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
(2)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引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二、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全部是海洋地壳,印度洋板块除海洋地壳外,还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阿拉伯半岛等陆地。
(2)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则地壳比较活跃。比如马来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因此多火山、地震;冰岛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故而地热资源丰富。
2、板块运动与地貌的形成
(1)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的形成。
(2)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岛弧、海沟和海岸山脉,如太平洋西部的千岛群岛、日本群岛和菲律宾群岛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北美洲西部的落基山脉、海岸山脉等是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3)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高山、高原。如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名师导学
问题探究
一、板块的边界类型
1、消亡边界:指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区,包括海沟、造山带等。包括环太平洋地区、亚欧板块的南部边界——从地中海、经雅鲁藏布江谷地至马来群岛印度洋沿岸地区。
2、生长边界:指板块张裂的地区,包括海岭、断层等。包括大西洋中部的S型海岭、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边界——从死海经红海至印度洋等。
二、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图示 实例
碰撞挤压 消亡边界
→|←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高大的山脉和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