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3420字。
新课标教材高中《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孟 凡/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
【课标要求】
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2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共六单元,但实际主要分人口、城市、区域产业活动和人地协调发展四部分内容进行论述。从人类发展历史看,人与地就是通过产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在产业活动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然后理性辩证地审视自然的发展,最终走向人地协调发展之路,因此“区域产业活动”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书的重要篇章。区域产业活动重点阐述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农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然而工业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所以,本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分析各种具体工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是教材的重点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高中生主要的经历都是在校学习,很少接触到工业生产过程,缺少对工业生产的感性认识,这样使得在分析工业生产特点,判断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过程中遇到一定困难。但是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五种导向型工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区位选择原则;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学案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充课堂的知识量;通过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工业的区位选择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工业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与区位选择原则;污染严重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变化的。
教学难点: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对某一工业的区位进行评价。
【设计思路】
问题引领设计:首钢搬迁这一事件中,能够体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共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同时也能反映出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随时间而变化。通过首钢搬迁使同学们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因此本节课的一个大思路观:以首钢搬迁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提升、归纳总结。问题的提出贯穿了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相辅相成进行,分析相应的知识点后各个击破,这样更有说服力。最后把问题提升一个高度,设置一道开放性试题——是否同意首钢搬迁,新首钢的前景如何,让每个同学的思维自由扩散,感受每个同学对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曹妃甸的介绍和新首钢的新闻报道(视频略)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首钢搬迁为案例进行问题式引领教学,而同学们只是从新闻材料中了解知道首钢的新家是河北曹妃甸。对曹妃甸的了解知之甚少,通过视频短片介绍,同学们可以了解曹妃甸的基本概况及区位发展前景,同时为本节课的解疑进行了铺垫。曹妃甸上新首钢的新闻报道则让同学们感受到首钢搬迁后的发展前景、先进的技术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