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3660字。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深圳市梅林中学 徐韵薇
一、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背景: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技
能和人文素养:
2、生活经验:居住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了解很少,是农产品的消费者。
3、思维特征:形式逻辑思维高于辩证逻辑思维,是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二、教学分析:
l、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选自课程标准申必修课程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生
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第一项内容,是“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必要知识基础,对“工业区位”、“地域联系”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判
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发
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②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闪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景观、案例分析等内容;用实物(鲜花、鲜奶)创设
情景;用板书归纳总结。
5、选用教材:“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第一部分内容
三、教学思路:
本节课通过教师提供问题情景——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生展开课题研究,完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感知——理解——运用——迁移.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上升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参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能否与他人合作探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评价;
2、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3、通过不同形式的问题反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
展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景观。
读图片发现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景观图片的差
异,为学生创设问题
情景“为什么有农业
的地域差异?”由此
导入“影响农业的区
位因素”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