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6110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冯春华
盘县第四中学
一、课例背景分析
(一) 课程标准及解读
1. 课标原文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课程标准解读
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阅读图表资料,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周期,并据此归纳各时期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2、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3、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不必具体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但在教学中要强调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加剧作用。
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并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高一学生的认知方式偏重于场独立方式,善于应用自己的知识来建构新的知识,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但水平差异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浓,并且对地理学习的意义不太清楚,学习动力不够强。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通过第一章、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和经验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已有知识分析如下几点:(1)学生对太平洋岛国的迁移、南极企鹅的生存问题等事件比较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选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的事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2)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所需要具备的时间、空间概念和跨度还不够。(3)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只考虑人为原因而忽略自然原因,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可能影响不够完整,寻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的措施找不到突破口。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很少深入接触像“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地理概念,地理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但他们对一些新鲜的地理问题比较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预习的同学极少,较喜欢老师讲解,对活动有一定的兴趣,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少数,喜欢记笔记,部分同学记笔记要老师提醒。容易相信书本,对老师有置疑,但学习兴趣易受老师教学效果的影响。
(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教材、教具等)
1. 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深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是前面几节学习的延续,是后面学习“地球上的水”知识的基础,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有帮助。
该内容属于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纵观中学地理,本节内容是重要科普素材,对培养“有地理素养公民”有着重要作用,从知识的衔接上讲,本节知识在整个中学地理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和“铺垫”、“打基础”的作用。
教材的顺序是:(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以阅读的形式解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