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70字。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片断教学(说课稿)
晋江养正中学 蔡清祥
【课标及其解读】
{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 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及其特点;
{ 隐性要求是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探究,明确地球内部圈层及其划分。
2、通过填图探究,概括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科学精神认识地球的圈层构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各层主要特点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各层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
1、高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教师需要激发学生思维;
2、学生的学习方式存被动,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和探索体验的过程;
3、高一学生缺乏高中地理学习的足够体验和方法,教师需要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法和学法】
探究法、学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图、学案。
【教学实施过程】
& 〈导入新课〉——1864年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
& 〈读图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 设计思路
学生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原理),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填写学案,逐步建构知识体系。
{ 实施步骤
1、提供图表资料(图1.26及地震波比较表)
2、设置问题引导
3、学(师)生读图探究、讨论
4、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表格(产生的新问题)
5、教师板图总结、释疑、存疑
{ 结论
1、人类对地震波的研究是获取地球内部信息的主要手段。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3、地球内部以2个不连续面为界,划分为3个圈层。
& 〈填图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 设计思路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在立体空间中应用,在填、画图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再现,构建地球内部圈层的空间模型。
{ 实施步骤
1、创设情境(图1.27及岩石圈结构图),引导学生获取地理信息
2、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填、画图
3、利用板图实现师生互动,总结各圈层的特点
{ 成果
构建地球内部圈层的空间结构模型。
& 〈拓展探究〉——地心之旅能否成行
材料 19世纪,法国儒勒·凡尔纳写的《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科幻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进展相对缓慢。
圈层名称 特征 组成物质 密度、厚度、压力和温度
地壳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薄,大陆厚)
3、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 坚硬的岩石(硅酸盐类)
逐
渐
增
大
地幔 1、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2、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
地核 温度、压力(地心的温度约为7000℃、压力约为360万个大气压)和密度很大 以铁、镍为主
1、上表是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获得的地球内部信息,结合表中的信息,你认为人类的地心之旅面临哪些困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