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3797字。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理解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5、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图解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像、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 1、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理解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难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材分析及
教学策略
本节重点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内力;二是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的外力;三是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地壳物质循环。
在第一部分中,教材介绍了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中又重点介绍了地壳运动,分析了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阐述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第二部分中,教材介绍了外力作用的概念、能量来源、四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是第二部分内容的重点。
在第三部分中,教材讲述了地壳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的塑造似乎是关联性不大两个自然地理问题,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是地壳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因此,在介绍地壳物质循环时,教材首先阐述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即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地壳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以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地壳物质循环,难点是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 “地壳物质循环”的内容要求。这段内容更多地承载着科学观的教育。通过“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的、变化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图4.8“地壳物质循环简图”表达了这段内容的核心思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读懂这幅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以及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和未风化的岩浆岩,在地壳一定深度,经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在地壳深处发生重融再生作用,被高温熔化,形成新的岩浆。还需要说明一点,岩石要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内力作用促使地壳上升(隆起)和下降(凹陷),另一个是外力作用对岩石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否则循环将难以进行。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