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030字。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
陈建斌 / 广东省省佛山市南海区沙头镇华光中学(528208)
【学生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力的合成和分解”一节的内容,由以前在第一章的推后到第三章,因此,学生学习本课之前没有学过“力的合成和分解”,这也是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教材不配套的一些问题。因此,讲授本课之前,要先向学生讲授一些“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六个风带的形成。
【教材分析】:
1、本课处于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的“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的第二课时。
2、本课之前学习了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可以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来分析单圈环流的形成,再加上第一章学过了地转偏向力,就可以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运用大气的水平运动可以分析风带的形成。
3、增加“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更有利于理解“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
4、本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季风环流”的基础,还对理解后面洋流的形成和分布以及自然带的分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绘制全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从而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
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的成因。
教学策略】:
1、三圈环流的形成比较复杂,从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入手,要求学生用板图作出“北半球单圈环流”的示意图,再结合地转偏向力来引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
2、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逆向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探究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
3、借助手势进行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会讲到具体的手势)。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