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2
- 资源简介:
约5830字。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时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水平迅速、医疗事业进步,死亡率降低
3、人口增长的速率随时间发展的曲线:(分析)
4、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5、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模式 特点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6、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也是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类型: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举例 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2、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功能区比较
占用城市土地面积 区位特点 功能区特点
住宅区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40%~60%) 地价较低,污染较少 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两者背向发展
商业区 占用土地相对较少 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达稠密
工业区 一个城市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专业化程度高,集聚性强,市区内部工业区相互聚集,形成成片的工业区
4、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5、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