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4850字。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
最佳结合,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值得探究和实践的课题。本节课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整合知识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等方面突出主体地位。注意创设师生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沟通,坚持教学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点来看,高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的兴奋点往往集中于直观教具或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要有直观性和实用性,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土地资源和农业”一节,但大部分学生对农业的基本知识几乎没有了解,知识面不宽,本节理论性又较强,讲课时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思维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农业的知识的了解既缺乏感性认识又缺乏理性认识,综合分析能力不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动口、动手、动脑,才能活跃思维,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因果关系为基础,主要讲述了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 两部分内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部分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先从静态上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差异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再以核心原理的概念图片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清析明了。教材通过第43页的活动1和活动2,地图和资料内容相结合,联系实际,具体分析了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或布局是否合理。最后从动态上教材又通过活动3和案例1具体阐述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影响,进而懂得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时如何通盘考虑。 “农业地域的形成”部分内容,要是通过文字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农业区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同时,掌握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