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4140字。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
地球上的大气这一单元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垫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
2. 教学重难点
1) 地表冷热不均造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3)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郊环流形成。
二. 学生分析
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教材比较强调知识的应用,尽管现在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在现有加强初中地理教育的前提下比以前学生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而本节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和运用上,课堂上教师运用书上插图、多媒体、板图,并结合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对相应知识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2.过程与方法
● 本课遵循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亲自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 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四.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Flash动画和幻灯片,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五. 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获得知识,验证结果。
2、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