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1740字。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8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也做了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本节课的教难点是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具备了运用实例分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能力。但是,由于本节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有一些新概念(溯源侵蚀、河漫滩平原等),学生不太熟悉,并且本节内容主要体现了地理过程,对学生的认知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想象能力。由于学生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因此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