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打包20套)
- 资源简介: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打包20套)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大气环流1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6.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1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1.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2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2.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3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3.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4.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季风1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7.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季风2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8.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气压与风1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9.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行星风系与气候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10.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1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15.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2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16.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3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17.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11.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12.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13.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第3课时海水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14.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19.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23.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24.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5中图版必修120170817325.doc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2-4课时
一、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二、课件:《大气运动》.ppt
三、学习活动过程:
接受老师的信息 做一做,看会不会? 请记录你的问题和创意!
(第一课时)
大气运动的: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根本原因——受热不均; 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请标出近地面的气温、气压差异和近地面风向;
请将下图中四点的气温和气压从高到低排序:气温: ;
气压: ;
1、 在图中添加热力环流的箭头。 教师巡视完成情况;
抽两份作业集体批改;
热力环流:
(观看动画)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处,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强;
4、图中三点风力最强的是: ;
5、下列三图所示三地风力最强的是: ;
4、风向形成:
(动画演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向的形成)
①空气只受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垂直于等压线流向低压区;
②高空风向:空气受气压梯度力流向低压的同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稳定时与等压线平行;
③近地面风向:空气受气压梯度力流向低压的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稳定时与等压斜交;
5、阶段总结: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
受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
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推动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
高空风向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向还受摩擦力作用,与等压线斜交。 6、请按要求画出下列各图中各点的风向:
A:高空风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高空风向;CDE:标近地面风向;
7、请绘制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风向示意图(即绘制图中各点的近地面风向),并简短描述它们的水平气流特征。
……
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2-4课时
一、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二、课件:《大气运动》.ppt
三、学习活动过程:
接受老师的信息 做一做,看会不会? 请记录你的问题和创意!
(第一课时)
大气运动的: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根本原因——受热不均; 1、 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请标出近地面的气温、气压差异和近地面风向;
2、 请将下图中四点的气温和气压从高到低排序:气温: ;
气压: ;
3、 在图中添加热力环流的箭头。 1、 教师巡视完成情况;
2、 抽两份作业集体批改;
热力环流:
(观看动画)
大气的水平运动:
1、 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
2、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
3、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处,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强;
4、图中三点风力最强的是: ;
5、下列三图所示三地风力最强的是: ;
……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了解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相对应的地貌;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阅图,学生能够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并能利用地质构造的规律去指导生产实践;通过阅图,学生能够自已学会分析内力、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能够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地理现象。
德育情感目标:通过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学生科学美的观念。
教学重点: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
教学难点:读图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比较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有条件的地方到野外实地考察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在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喜马拉雅山上海洋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在许多万年之前,喜马拉雅山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这个地区的海底抬升成为陆地,地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
你还能举一些反映地壳运动或者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教师提问:
那么,地壳为何会运动、地表形态为什么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运动和变化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从而引入地质作用的教学。
(板书:一、地质作用:)
(板书:1、地质作用的含义:)
教师讲解:
我们把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
及时检测:
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B、大寨梯田
C、岩层的断裂、错位 D、荷兰的围海造田
E、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板书:2、地质作用的分类:)
教师讲解:
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列表如下,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分类 能量来源 主要的表现形式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
(1)二千万年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约2万米,可珠峰海拔只有8848.13米,这是为什
么?
学生回答:地壳抬升的同时,外力作用就不停地影响。
(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
有太大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这是渤海地区地壳不断下沉的结果。
教师总结:
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内力作用一般起主导作用。但内、外力
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板书: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书:1、岩浆活动:)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一些有关火山活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断,让学生感受岩浆活动的特点。然后提出下列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1)岩浆活动与火山喷发是一回事吗?(不是一回事)
(2)岩浆活动的结果形成了哪种岩石?(岩浆岩)
(3)根据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以及我们的经验,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