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的形成》教案4
- 资源简介:
约2223字。
《山岳的形成》教案
(二)河流地貌的发育
二、重难点讲解
1、列表对比,掌握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及背斜、向斜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基本形态 判断方法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岩层弯曲方向 岩层新老关系
背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中间岩层较老,两边岩层较新 ①背斜隆起而成山岭;
②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层容易被侵蚀,反而成谷地。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中间岩层较新,两边岩层较老 ①向斜凹陷而成谷地或盆地;
②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从表中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山地地区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还要避开沼泽地。
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
3、河流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下蚀作用:又称下切侵蚀、垂直侵蚀、深切侵蚀,指流水的向下侵蚀作用,形成或加深沟谷、河床,在上游地区下蚀成峡谷,塑造沟谷地貌。地表坡度越大,岩石越松软,流量与流速越大,下蚀作用越强。
(2)侧蚀作用:又称旁蚀作用。流水在河床沟谷较宽、坡度较缓条件下的侧向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等方式,多发生在由较松软物质组成的地段。它使河床左右迁徙而摆动,或使谷坡后退、河谷加宽,常形成蜿蜒的曲流和宽广的谷底平原。
(3)溯源侵蚀作用:又称向源侵蚀,指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推移、发展的过程。它使河流源头或沟头受侵蚀而后退,使河流向源头或沟头方向延长。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